时下距春节仅剩大约20天,北方杀了年猪,南方制起腊肉,叠加“双节”,猪肉消费本该迎来年关前后的高光时刻。然而,由于非洲猪瘟余情未了,在沸腾的市场背后,农户们却高兴不起来。“禁抗令”下寒潮奇袭,饲料价格再创新高,面对风险上扬的养猪生意,这些曾经的养殖者纷纷变身“风控”更新养殖技能包,改方法、换路子、找替代,上演了一幕幕生动的市场保卫战。
冷冬里的风险游戏
猪场的养殖户们坐不住了。受拉尼娜影响,随着四轮寒潮过境,全国多地经历了过去70年来.强冷冬。
“今年比较难熬。气温一低,猪容易出现腹泻和呼吸道疾病,但我们.怕的还是非洲猪瘟。”江西养殖户陈广志说。
.近,陈广志家的室外温度已跌至零下。他在自家猪圈里铺上了自制“地暖”:地上盘起管道,直通圈外的热水箱,通过热水循环的方式保证圈内温度不会过低。“热水管道已经是.便宜的方式,一天的保暖费用大概是100头猪300块钱。也有人是用电热丝、热风炉或烧煤保暖的,但那样消耗电、柴油和煤,成本更高。”
陈广志不敢大意,入冬后他索性住在了猪场,方便每晚睡前再去猪圈转一圈。“漏查一头,可能会死一片。我的养殖场比较小,一共一二十头猪,需要特别谨慎。”
与陈广志不同,李旭峰有个规模养殖场。在过去5年间,他的养殖场经历了三轮非洲猪瘟,经济损失达到2000万元,目前场里还剩下不到3000头猪。如今,李旭峰在养殖群里已是名人,每天都有群友为自家病猪拍照或录视频找他“问诊”,他给出.多的建议就是,将病猪的生物样本送去检验,一旦出现非瘟抗原阳性,整栋“拔牙”。
“拔牙”是业内行话,在养殖圈指对确诊病猪所在猪圈内的生猪施行全面扑杀,遏制疫情的再度传播。按照陈广志的做法,当决定“拔牙”后,这些病猪会被拉去离猪场较远的地方,用挖机掘出四五米深的土坑,将猪深埋后把坑填平再附土两米,用火碱泼洒,再用石灰覆盖。
“身边有朋友之前和企业合作养殖,前阵子发现了病猪,刚开始会尽力治一下,后来发病的猪越来越多,整个猪场就陷入了瘫痪,因为发病速度太快,治不过来了。”陈广志说,“但如果自繁自养,每头猪的利润是能翻倍的,这就是一次风险投资。”
本文转自人民网,如有侵权请告知本站删除。